3044永利集团

团队队伍

刘德斌

发布时间:2018-07-11  点击:


 

澳门永利3044con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澳门永利3044con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,3044永利集团创始经理。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《当代国际政治》和《国际关系史》课题组首席专家,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“大国兴衰的历史逻辑、规律与国际秩序演进研究”首席专家,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。1977年考入澳门永利3044con,先后攻读历史学学士、硕士和政治学博士学位;1985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,期间曾先后赴英国华威大学(University of Warwick)、剑桥大学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(Universityof Virginia)学习、从事合作研究和做富布莱特访问学者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史与国际关系理论,大国兴衰与国际政治转型,以及软实力和公共外交等。

 

 

  

主 要 论 文(2010年以来):

《百年之变与世界近现代史研究》,中国社会科学网,2023年1月5日,

http://www.cssn.cn/lsx/lsx_sjs/202301/t20230105_5578152.shtml。

《2022到2023——历史的“回归”与“超越”》,中国社会科学网,2023年1月5日,

http://www.cssn.cn/gjgc/gjgc_gcld/202301/t20230105_5578102.shtml。

《超越东西方:百年变局与文明重塑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22年8月31日。

《回归抑或超越:百年变局下国际关系的新脉动》,《探索与争鸣》,2022年第8期;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23年第1期转载。

《大国博弈、国际秩序与米尔斯海默的历史逻辑》,《思想理论战线》2022年第4期。

《西方的“文明标准”与新的大国博弈》,《江海学刊》,2022年第3期;《世界史》2022年第10期转载。

《开启国际关系学的“第三次奠基”——评<全球国际关系学的构建>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211014日。

《大变局形势下的世界历史研究》,《历史教学问题》,2021年第3期。

《百年变局中的历史转换与战略机遇》,《世界历史》,2020年第6期;《社会科学文摘》2021年第3期转载。

《历史学中的“国际关系”研究》,《四川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2020年第5期;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20年第6期,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21年第2期,《新华文摘》2021年第3期转载。

《作为历史学家的巴里·布赞》,《国际关系研究》,2020年第4期。

《当代国际关系的历史叠加与观念重塑》,《史学集刊》,2020年第4期。

《重复与超越:世界历史上疫情防治的经验和教训》,《国际政治研究》,2020年第3期。

《国家形态与国际领导权》,《复旦国际关系评论》,2020年第2期。

《世界的重塑:百年历史演进的动力》,《南大亚太评论》,2020年第1期。

《世界的重塑:从“帝国”到“民族国家”》,《外交评论》(外交学院学报),2019年第6期。

《扬帆远航正当时:中国国际关系学科70周年回顾与展望》,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官网,20191022日,

http://www.npopss-cn.gov.cn/n1/2019/1022/c219470-31412984.html

《国际关系研究“历史路径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》,《史学集刊》,2019年第3期;《社会科学文摘》2019年第5期,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9年第8期转载。

《西方的“困局”与“出路”》,《中国国际战略评论》,2019年第2期。

《一战结束百年,我们还需要反思什么》,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网,2018年11月12日,

http://m.haiwainet.cn/middle/353596/2018/1112/content_31434863_1.html

《中国叙事、公共外交与时代博弈》,《探索与争鸣》,2017年第12期。

《中国史学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17330日。

《中俄关系与欧亚变局》,《东北亚论坛》,2017年第2期;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7年第8期转载。

《公共外交时代更有条件合作共赢》,《人民日报》(理论版),201658日。

《历史的轮回和新篇》,《史学集刊》,2016年第3期。

《史海扁舟,甲子昂扬》,《史学集刊》,2016年第1期。

《世界秩序的崩塌与重构》,《外交评论》(外交学院学报),2015年第6期。

《介入全球化:中国的视角》,《第三世界季刊》2015年第11期(“Engaging with globalisation: Chinese perspective, Third World Quarterly, 2015, No.11.)。

《全球历史观: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徘徊》,《史学集刊》,2015年第5期。

《公共外交时代》,《澳门永利3044con社会科学学报》,2015年第3期。

《世界秩序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取向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141217日。

《中国安全的大局和谋局》,《人民论坛》,2014年第10期。

《国际关系史解读的几个问题》,《史学集刊》,2014年第5期。

《管控中美关系“漂流状态”》,《人民论坛》,2013年第19期。

《亟需重新定义中国与这个世界——美国视野下中国外交的判定》,《人民论坛》,2013年第12期。

《聚合与裂变:当代世界的历史演进》,《史学集刊》,2012年第5期。

《国家类型的划分——拓展国际安全研究的一种思路》,《国际政治研究》,2012年第1期;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2年第9期转载。

《中国之路的世界历史意义——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》,《史学集刊》,2011年第4期。

《文化的交流、碰撞与国际体系的变迁》,《史学理论研究》,2011年第2期。

《霸权与帝国:两种不同的组织形态与逻辑》,《澳门永利3044con社会科学学报》,2011年第2期。

《东北亚史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》,《史学集刊》,2010年第6期。

《当代世界的不同解读》,《澳门永利3044con社会科学学报》,2010年第3期。


 

 

著 作

《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路径》(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22 年)

《全球国际关系学的构建:百年国际关系学的起源和演进》(主译)(上海人民出版社,2021年)

《国际关系史(第二版)》(主编)(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8年)

《全球化关键词》(主译)(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4年)

《英国学派理论与国际关系史研究》(主编)(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1年)

《美国人民: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》(主译)(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8年,2014年,2018年)

 

 

 学 术 访 谈

《公共外交领域的先行者——专访3044永利集团创始经理刘德斌》,吴建民公益基金会,2019年5月1日,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BlIwukaB9UWWuyMLBIEV9g

21世纪以来世界史与国际关系跨学科研究的发展——刘德斌教授访谈》,《国际政治研究》,2018年第3期;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8年第11期转载。

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—专访英国学派理论领军人物巴里•布赞教授》,《中国与世界》(第三辑)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3年。

《文明与大国崛起——访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迈克•亚达斯》,《中国与世界》(第二辑)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2年。

《全球文明对话语境中的中国与世界——两岸学者的对话》,《中国与世界》(第二辑)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2年。

《中东局势多迷乱 各方态度需务实——卡瓦诺夫大使谈中东局势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11 7 21 日。

《探求“英国学派”及国际社会——巴里•布赞与刘德斌对话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10311日。

《从苏联到俄罗斯:历史学科的变化与前景——专访莫斯科大学历史系主任卡尔波夫教授和副主任鲍罗德金教授》,《史学集刊》,2006年第4期。


 

学 术 交 流

1. 俄罗斯,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,应邀参加俄国革命10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讨论会,并发表“中俄革命的异同”学术演讲,2017927-28日;

2. 韩国,成均馆大学,应邀参加韩中建交二十五周年国际研讨会“韩中关系的昨天、今天与未来”,并发表题为“深度拓展公共外交,让中韩关系逐步成熟起来”的主题演讲,2017821-22日;

3. 韩国,应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邀请参加“2017年中日韩合作论坛”,并发表题为“中日韩:在应对不确定性的挑战中构建命运共同体”的主题演讲,2017418日;

4. 俄罗斯,莫斯科大学,应邀参加金砖五国“全球研究中的紧迫问题”国际学术研讨会,并发表题为“中国的世界秩序观与金砖国家战略”的主题演讲,2016524-26日;

5. 韩国,成均馆大学,应邀参加第三届韩中公共外交研究论坛,并发表题为“中国的智库建设与中韩智库的交流与合作”的主题演讲,201558日;

6. 韩国,首尔大学,应韩国社会科学研究会主席朴海镇教授邀请参加韩国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“甲午年间的东亚与未来的韩国,1894-2014”,并发表题为“东亚秩序的崩塌与在21世纪重构的可能性”的主题演讲,20141024日;

7. 韩国,成均馆大学,应邀参加首届中韩公共外交研究论坛,并发表题为“中国的公共外交与中韩公共外交的未来之路”的主题演讲,201493日;

8. 越南,胡志明市,应胡志明大学邀请参加“跨文化视角下的儒家思想”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,2013630日。